97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kht07.vip蜜桃免费入口|欧美色哟哟

歡迎來到BioSense網站!

熱線:021-66110810, 56056830, 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352株盆腔炎支原體對12種抗生素藥物敏感性試驗分析

來源:浙江醫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5-04-10 17:28:52 瀏覽:40 次

目的:了解盆腔炎患者支原體的感染情況并對支原體的藥敏試驗結果加以分析,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對625例盆腔炎患者采用微生物培養法檢測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及藥敏。結果625例中支原體陽性352例,感染率為56.3%;支原體對強力霉素、美滿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高,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紅霉素的敏感率低。結論在盆腔炎患者中支原體感染占相當高的比例,應重視支原體的檢測及支原體的藥敏分析。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最常見的是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炎,大多發生在性活躍期,在婦科門診中占40%~50%的比例,絕經后或未婚的很少發生。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很徹底治愈,則轉為慢性盆腔炎,往往經久不愈,并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婦女健康。盆腔炎的常見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近年發現性傳播的病原體如淋球菌、支原體等也是引起盆腔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為了解盆腔炎患者支原體的感染情況并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我們對625例盆腔炎患者進行支原體檢測及藥敏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回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就醫,符合盆腔炎(PID)診斷標準的625例患者,入選病例均為初診患者,年齡(37.3±12.1)歲。


1.2標本采集


用窺陰器暴露子宮頸口后,用無菌棉球拭去患者宮頸口外的粘液,然后用無菌棉拭子插入患者的子宮頸內口1~2cm處,輕輕轉動拭子1~2圈后,取出棉拭子,放入配套的無菌試管中立即送檢。


1.3方法


支原體檢測采用珠海麗拓發展有限分司提供的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培養鑒定藥敏一體化試劑盒。


1.4結果觀察


35℃~37℃放置24小時后觀察結果,孔內培養液由黃色變成紅色,表示有支原體生長,在判斷有支原體生長的情況下,繼續放置至48小時后,藥敏分析:高、低濃度孔均不變色,則為高度敏感(S),高濃度孔不變色,低濃度孔由黃色變為紅色,則為中度敏感(M),高、低濃度孔均由黃色變為紅色,則為耐藥(R)。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統計分析,抗生素高度敏感性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支原體感染情況


625盆腔炎患者中,支原體陽性352例,陽性率為56.3%。其中解脲支原體感染300例,占85.2%;人支原體感染7例,占2.0%;混合感染45例,占12.8%。


2.2支原體抗生素藥物敏感性


352株支原體對12種抗生素藥物的高度敏感性差異,經χ2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688.0 ,P<0.01),其中支原體對強力霉素、美滿霉素的高度敏感性相當,均高于其余10種(P<0.01);對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的高度敏感性也較高,與其他抗生素(除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外)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對克拉霉素的高度敏感性低于交沙霉素(P<0.01);對羅紅霉素、四環素的高度敏感性均低于25.0%,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均高于紅霉素、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巴沙星和阿奇霉素(P<0.01);對司巴沙星的高度敏感性高于紅霉素、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P<0.05);紅霉素、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高度敏感性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支原體對12種抗生素藥物敏感性見表1。


3討論


支原體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是一種能自行復制的最小、最簡單無細胞壁的原核微生物,細胞外寄生,屬于條件致病菌,通過免疫刺激作用損害器官或組織,通過有毒代謝產物破壞機體微生態,甚至損傷宿主組織器官。它能粘附在宿主的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從細胞吸收營養,產生磷脂酶A、C促進細胞膜中游離的花生四烯酸釋放,產生前列腺素使血管擴張,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水腫,腺體分泌增加從而引起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支原體感染后,使局部PH有利于細菌吸附和侵入粘膜上皮細胞造成混合感染,久治不愈或療效欠佳,應高度警惕。

表1 352株支原體對12種抗生素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


近年由于抗菌藥物的大量不規范應用,支原體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日益增長,導致支原體屬感染出現難治性和遷延性特點。支原體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逐漸增多,支原體的耐藥性也不斷增高,同時也加速了耐藥菌的產生。


在選擇抗菌藥物方面,由于支原體缺乏細胞壁結構,對青霉素、頭孢菌素等作用于細胞壁結構的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天然不敏感,因此臨床醫生通常不會選擇使用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而采用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由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使用方便,且很少引起過敏反應,在國內外應用非常廣泛,正因如此,導致支原體對喹諾酮類的耐藥性快速上升。


從藥敏結果看,本地區現階段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對支原體有較高的敏感性(P&lt;0.01),羅紅霉素、喹諾酮類敏感性較低,交沙霉素、羅紅霉素同為大環內脂類抗生素,敏感性差異大(P&lt;0.01),這可能與本院長期使用羅紅霉素而產生耐藥增加有關。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高也可能與本院使用時間較長有關,而此類藥物中司巴沙星與另外3種比較敏感性有差異(χ2=4.08,P&lt;0.05),這可能與婦科醫生選擇司巴沙星藥物比其它3種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有關。


本組研究表明,在本地區盆腔炎患者中,支原體感染率高,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本地區對盆腔炎的經驗用藥時盡量選用強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滿霉素;而紅霉素、諾氟沙星、阿奇霉素等盡量不選擇常規用藥,做好支原體的培養及藥敏分析,指導臨床針對性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盆腔炎的治療效果,保障婦女健康。對遏制支原體耐藥性增長也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新聞推薦

1、檢測多株益生菌和多株致病菌,綜合比較各益生元的益生活性

2、無性型蟲草菌株qsun-1發酵培養基組成成分優化及生長影響因素

3、微生物生長動態監測系統的應用:研究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絲狀化的誘導能力

4、不同質量濃度水飛薊賓對6種標準菌株的生長抑制曲線(一)

5、綜述微生物修復菲污染中降解菌的菌屬、降解機理、分子機制、影響因素(一)